如果真的比声音,强你好几倍——声音记忆SM1

每次写GOU鞭的东西状态总是很轻松,因为我心里清楚,他做出来的东西大概率翻不了车,我也不明白我对他这份迷之自信是打哪来的,就每次安利他的东西吧,心里踏实。说白了,这东西本就不错,我做的只不过是把它带到大家跟前来,营销嘛,他自己搞定,6到飞起。销量嘛,SM2,SP400,SM1这老中青三代产品,次次都不够卖,苦逼的天天被催补货。至于口碑嘛,耳货和隔壁友群的一堆烧友搁那自发的安利,你瞅瞅,这上哪说理去?

SM1这条塞子和之前的SM2、SP400一样,在正式上市之前,就已经在内部进行了多次巡回,每次巡回的样机都是较上一次有所改善,所以现在大家能买到的SM1绝对是一款足够成熟的作品,它不是哪一个人闭门造车的产物,是诸多参与试听巡回的烧友一起打磨出的产物。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呗?

SM1到手后,喜闻乐见的自然是开箱环节,SM2的HiFi饭盒,SP400的手提皮箱,这让我对SM1的包装形式就很难不期待。

果不其然,有些事情一旦起了头,后面就刹不住车了,SM1的包装顺理成章的延续了声音记忆的家族式风格,还-是-个-饭-盒,你以为是搞怪?不,人家是认真的,底部甚至有食品级材质认证,所以,只要你愿意,拿来吃饭真没问题。离离原上谱的是,一侧的卡扣拿下来后,竟然还是个手机支架,边吃饭边看手机虽然不健康,但是它香啊,你们有几个能做到吃饭不看手机?既然做不到,那就退一步,解放双手,做到更好的:边-吃-边-看~

配件方面你可以永远相信声音记忆,别说同价位,就是高它一倍价格的产品,许多配件都不及SM1,特别说明下,鉴于这次的SM1有很多创新式的设计,使用说明对一些新手朋友来说,还是有必要看一看的,方便快速上手SM1。

SM1这次最大的卖点就是前后支持MAE套件,MAE,听起来是不是很高级?简单的说就是拓展套件,和大家经常在千元级产品里看到的调音导管,调音插头,包括声音记忆自家SM2的“甜筒”,其实都是一类东西。然后你再回过头来看看SM1卖多少?两百多,不到他们的零头,简直不-讲-武-德!更过分的是,SM1这次竟然还是Plus版本,前后皆可调,是个好创意,不知道Gou鞭这个灵感是从来的,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新颖的形式,使得SM1有着极为丰富的可玩性,如果品牌方每年都会持续更新相关MAE套件的话,那意味着SM1这条两百多的产品将拥有极为强大的生命周期,搞不好,成为声音记忆的钉子户型号也不是不可能。

说正经的,模块化的概念有人做,但是持续更新配件的少之又少,原因大家都懂。这MAE好玩是好玩,但是对厂家来说,是好烦好烦。早知道,给SM1这么小的腔体做匹配套件,必须上高精度的CNC设备,几百块的耳机做这些,咋想的?做工这么好,认真的吗?精密程度高的离谱啊,手指摸去,过渡相当丝滑,我只能想到严丝合缝这个词了。

或许SM1的颜值乏善可陈,说不上惊艳也谈不上磕碜,这个设计放现在来看,不够新潮,好在质朴耐看,子弹头的造型也蛮经典的。但是,做工这一块,不黑不吹,500档绝对是首屈一指,东西上手就一清二楚,特别是mmcx母座和插针做的卡口设计,这个是真的用心,完美解决mmcx时间长了漂移松动的痛点。不得不说,Gou鞭做东西的态度真的可以,产品经理狠起来连自己都虐,给你瑞思拜~

声音方面,考虑到甜筒和升级线并非标配,这里暂不做详细,主要还是以SM1本身的声音为主。


SM1最大的特点就是稳,有条不紊的稳。实际听感更像是sm2的大众版,高频收一点,低频多一点,人声中性一点,板板正正的一个声音,均衡了,也耐听了。或许这样的声音你可以理解为缺少一些个性,不够鲜明,但事实确实是如此,SM1的声音就是稳,稳的像是一个半马跑下来,说话吐字依然平稳清晰的那种“稳”

以下声音基于原线+红色蘑菇套+月蚀套件中的LE-1,如果你想要扎实凝聚的声音,个人建议还是红色蘑菇套吧,那个灰色的套子我听不太习惯,舒适度不错,声音的宽松度更高,但是我始终觉得略显松散,不如红色蘑菇套来的凝聚扎实且有层次。至于双节套,尺寸太小,我戴着会漏音,所以直接pass了。

首先要说的是,SM1虽然做活动后售价不到三百,但是用的基本上是和sm2的同款技术。最为直接的是,SM1几乎没有头中效应,这一点就区别于一大票的百元塞了。SM1有着不错的空间感,纵向声场的表现要好过横向声场,听感呈舒适的圆形,在这个价位能做到这样的水准塞子真心不多,如果你对横向声场较多需求,可以换上月蚀Le-3套件,一耳朵开阔不少。不过需要配合红色蘑菇套,保证人声足够清晰扎实。

SM1的解析虽不及SM2那般纤毫毕现,但是足够健康,我在这个价位听过太多为了凸显解析而导致声音稀碎的例子,没必要的,这个区间的烧友需要的更多的应该是一个合理的,健康的解析表现,动态只要不疲软就OK,声音收放干净,没有明显的黏滞感就OK,背景干净不要有底噪就OK,这些SM1都做到了,乐器与乐器之间,乐器和人声之间也都分的开,这样的好底子在这,只要三频调教正常,不搞什么妖魔化调音,这就是一条可以舒舒服服听歌的好塞子啊。

说到三频,我经常遇到一些烧友求推荐,要求看似随意,实则讲究,他们对低频有点要求,需要有点氛围感,但不要太暖太轰,人声不要太直白,有点染色最好,要有一定的厚度,听起来不肾虚,偶尔也听听acg,jpop,我说好了好了,这条sm1你拿去听吧。

SM1在三频调教上很明显是比sm2要保守的,能量分布集中在中下盘,高频谈不上华丽,也没有一飞冲天的那种飘逸,更多的是注重柔和与顺滑,好处就是一些齿音明显的歌曲听起来舒服不少。中频人声则是SM1的主场,包容性比sm2高,凝聚不肥腻,厚度和密度适中,音色偏暖,稍稍靠前的距离,具备了不错的抓耳属性,虽说SM1的男声女声都可以不错的驾驭,但是男女中音或者低音这样的人声大碟毒性会胜一筹。至于低频,我觉得SM1本身的设计还是很明智的,就量感来说,已经比sm2要多上不少,足够营造出不错的氛围感,下潜做的比sm2还优秀,回弹也不差,这样的低频相比当初的sm2,普适性更高,大众很容易接受,可以说是健康又好听。如果,我是说如果,你比较吃低频,这时候换上月蚀套件的LE-2即可,量感多了,氛围感更好了,人声会更浓郁些,牺牲些通透,换来更多的氛围和包裹感,听听华语流行和欧美流行很有味道,我听的最多的就是这套搭配。

其实有句话我不太敢说,但是事实确是如此,那就是SM1在耐听程度上,比某条2K的塞子都要强,但说出来不讲型号又是耍流氓,讲了型号又被说引战,干脆,浅浅带一下,大伙就当听个乐。


以上是基于原线+蘑菇套+原装LE-1套件的声音分享,至于甜筒和升级线,回头抽空我另做分享,建议大家能上就上,升级线和甜筒带来的提升绝对不是1+1>2那么简单。还有就是,SM1的这个单元和腔体潜力还是有的,小尾巴固然能推好,但是上了播放器甚至台机后,声音是多维度的强化,不用担心过推,大伙可自行尝试,耳朵收货~

小结一下,虽说SM1可以通过MAE来调音,但终究是属于拓展,而耳机本身的调音,才是代表声音记忆对声音的审美和认知,所以这个很重要,那么SM1本身调音的核心是什么?我想看到这里的朋友应该有答案了,那就是足够健康均衡耐听。有了这个基础,然后再通过MAE套件或者不同风格的前端搭配来适配自己的喜好,达到可甜可咸的境界,这条塞子大概率能够做到入门烧友和资深烧友都喜欢的声音。


最后就是那句,市面上同价位在颜值上比SM1高的产品或许不少,但是,如果真的比声音,SM1可是要强一些产品好几倍~

————————————


酌情脑放,耳朵收货


愿你们的耳朵,都能收到好货。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