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性能优化——首页资源压缩63%、白屏时间缩短86%

提升首屏的加载速度,是前端性能优化中最重要的环节,这里笔者梳理出一些 常规且有效 的首屏优化建议

目标: 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性能变化,来验证方案的有效性,了解并掌握其原理

1、路由懒加载

SPA 项目,一个路由对应一个页面,如果不做处理,项目打包后,会把所有页面打包成一个文件,当用户打开首页时,会一次性加载所有的资源,造成首页加载很慢,降低用户体验

列一个实际项目的打包详情:

  • app.js 初始体积: 1175 KB
  • app.css 初始体积: 274 KB

将路由全部改成懒加载

// 通过webpackChunkName设置分割后代码块的名字
const Home = () => import(/* webpackChunkName: "home" */ "@/views/home/index.vue");
const MetricGroup = () => import(/* webpackChunkName: "metricGroup" */ "@/views/metricGroup/index.vue");
…………
const routes = [
    {
       path: "/",
       name: "home",
       component: Home
    },
    {
       path: "/metricGroup",
       name: "metricGroup",
       component: MetricGroup
    },
    …………
 ]
复制代码

重新打包后,首页资源拆分为 app.js 和 home.js,以及对应的 css 文件

  • app.js:244 KB、 home.js: 35KB
  • app.css:67 KB、home.css: 15KB

通过路由懒加载,该项目的首页资源压缩约 52%

路由懒加载的原理

懒加载前提的实现:ES6的动态地加载模块——import()

调用 import() 之处,被作为分离的模块起点,意思是,被请求的模块和它引用的所有子模块,会分离到一个单独的 chunk 中
——摘自《webpack——模块方法》的import()小节

要实现懒加载,就得先将进行懒加载的子模块分离出来,打包成一个单独的文件

webpackChunkName 作用是 webpack 在打包的时候,对异步引入的库代码(lodash)进行代码分割时,设置代码块的名字。webpack 会将任何一个异步模块与相同的块名称组合到相同的异步块中

2、组件懒加载

除了路由的懒加载外,组件的懒加载在很多场景下也有重要的作用

举个:

home 页面 和 about 页面,都引入了 dialogInfo 弹框组件,该弹框不是一进入页面就加载,而是需要用户手动触发后才展示出来

home 页面示例:

<template>
  <div class="homeView">
    <p>home 页面</p>
    <el-button @click="dialogVisible = !dialogVisible">打开弹框</el-button>
    <dialogInfo v-if="dialogVisible" />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dialogInfo from '@/components/dialogInfo';
export default {
  name: 'homeView',
  components: {
    dialogInfo
  }
}
</script>
复制代码

项目打包后,发现 home.js 和 about.js 均包括了该弹框组件的代码(在 dist 文件中搜索dialogInfo弹框组件)

当用户打开 home 页时,会一次性加载该页面所有的资源,我们期望的是用户触发按钮后,再加载该弹框组件的资源

这种场景下,就很适合用懒加载的方式引入

弹框组件懒加载:

<script>
const dialogInfo = () => import(/* webpackChunkName: "dialogInfo" */ '@/components/dialogInfo');
export default {
  name: 'homeView',
  components: {
    dialogInfo
  }
}
</script>
复制代码

重新打包后,home.js 和 about.js 中没有了弹框组件的代码,该组件被独立打包成 dialogInfo.js,当用户点击按钮时,才会去加载 dialogInfo.js 和 dialogInfo.css

最终,使用组件路由懒后,该项目的首页资源进一步减少约 11%

组件懒加载的使用场景

有时资源拆分的过细也不好,可能会造成浏览器 http 请求的增多

总结出三种适合组件懒加载的场景:

1)该页面的 JS 文件体积大,导致页面打开慢,可以通过组件懒加载进行资源拆分,利用浏览器并行下载资源,提升下载速度(比如首页)

2)该组件不是一进入页面就展示,需要一定条件下才触发(比如弹框组件)

3)该组件复用性高,很多页面都有引入,利用组件懒加载抽离出该组件,一方面可以很好利用缓存,同时也可以减少页面的 JS 文件大小(比如表格组件、图形组件等)

3、合理使用 Tree shaking

Tree shaking 的作用:消除无用的 JS 代码,减少代码体积

举个:

// util.js
export function targetType(target) {
  return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target).slice(8, -1).toLowerCase();
}
export function deepClone(target) {
  return JSON.parse(JSON.stringify(target));
}
复制代码

项目中只使用了 targetType 方法,但未使用 deepClone 方法,项目打包后,deepClone 方法不会被打包到项目里

tree-shaking 原理:

依赖于ES6的模块特性,ES6模块依赖关系是确定的,和运行时的状态无关,可以进行可靠的静态分析,这就是 tree-shaking 的基础

静态分析就是不需要执行代码,就可以从字面量上对代码进行分析。ES6之前的模块化,比如 CommonJS 是动态加载,只有执行后才知道引用的什么模块,就不能通过静态分析去做优化,正是基于这个基础上,才使得 tree-shaking 成为可能

Tree shaking 并不是万能的

并不是说所有无用的代码都可以被消除,还是上面的代码,换个写法 tree-shaking 就失效了

// util.js
export default {
  targetType(target) {
    return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target).slice(8, -1).toLowerCase();
  },
  deepClone(target) {
    return JSON.parse(JSON.stringify(target));
  }
};

// 引入并使用
import util from '../util';
util.targetType(null)
复制代码

同样的,项目中只使用了 targetType 方法,未使用 deepClone 方法,项目打包后,deepClone 方法还是被打包到项目里

在 dist 文件中搜索 deepClone 方法:

究其原因,export default 导出的是一个对象,无法通过静态分析判断出一个对象的哪些变量未被使用,所以 tree-shaking 只对使用 export 导出的变量生效

这也是函数式编程越来越火的原因,因为可以很好利用 tree-shaking 精简项目的体积,也是 vue3 全面拥抱了函数式编程的原因之一

4、骨架屏优化白屏时长

使用骨架屏,可以缩短白屏时间,提升用户体验。国内大多数的主流网站都使用了骨架屏,特别是手机端的项目

SPA 单页应用,无论 vue 还是 react,最初的 html 都是空白的,需要通过加载 JS 将内容挂载到根节点上,这套机制的副作用:会造成长时间的白屏

常见的骨架屏插件就是基于这种原理,在项目打包时将骨架屏的内容直接放到 html 文件的根节点中

使用骨架屏插件,打包后的 html 文件(根节点内部为骨架屏):

同一项目,对比使用骨架屏前后的 FP 白屏时间:

  • 无骨架屏:白屏时间 1063ms
  • 有骨架屏:白屏时间 144ms

骨架屏确实是优化白屏的不二选择,白屏时间缩短了 86%

骨架屏插件

这里以 vue-skeleton-webpack-plugin 插件为例,该插件的亮点是可以给不同的页面设置不同的骨架屏,这点确实很酷

1)安装

npm i vue-skeleton-webpack-plugin 
复制代码

2)vue.config.js 配置

// 骨架屏
const SkeletonWebpackPlugin = require("vue-skeleton-webpack-plugin");
module.exports = {
   configureWebpack: {
      plugins: [
       new SkeletonWebpackPlugin({
        // 实例化插件对象
        webpackConfig: {
          entry: {
            app: path.join(__dirname, './src/skeleton.js') // 引入骨架屏入口文件
          }
        },
        minimize: true, // SPA 下是否需要压缩注入 HTML 的 JS 代码
        quiet: true, // 在服务端渲染时是否需要输出信息到控制台
        router: {
          mode: 'hash', // 路由模式
          routes: [
            // 不同页面可以配置不同骨架屏
            // 对应路径所需要的骨架屏组件id,id的定义在入口文件内
            { path: /^\/home(?:\/)?/i, skeletonId: 'homeSkeleton' },
            { path: /^\/detail(?:\/)?/i, skeletonId: 'detailSkeleton' }
          ]
        }
      })        
      ]
   }
}
复制代码

3)新建 skeleton.js 入口文件

// skeleton.js
import Vue from "vue";
// 引入对应的骨架屏页面
import homeSkeleton from "./views/homeSkeleton";
import detailSkeleton from "./views/detailSkeleton";

export default new Vue({
    components: {
        homeSkeleton,
        detailSkeleton,
    },
    template: `
    <div>
      <homeSkeleton id="homeSkeleton" style="display:none;" />
      <detailSkeleton id="detailSkeleton" style="display:none;" />
    </div>
  `,
});
复制代码

5、长列表虚拟滚动

首页中不乏有需要渲染长列表的场景,当渲染条数过多时,所需要的渲染时间会很长,滚动时还会造成页面卡顿,整体体验非常不好

虚拟滚动——指的是只渲染可视区域的列表项,非可见区域的不渲染,在滚动时动态更新可视区域,该方案在优化大量数据渲染时效果是很明显的

虚拟滚动图例:

虚拟滚动基本原理:

计算出 totalHeight 列表总高度,并在触发时滚动事件时根据 scrollTop 值不断更新 startIndex 以及 endIndex ,以此从列表数据 listData 中截取对应元素

虚拟滚动性能对比:

  • 在不使用虚拟滚动的情况下,渲染10万个文本节点:
  • 使用虚拟滚动的情况后:

使用虚拟滚动使性能提升了 78%

虚拟滚动插件

虚拟滚动的插件有很多,比如 vue-virtual-scroller、vue-virtual-scroll-list、react-tiny-virtual-list、react-virtualized 等

这里简单介绍 vue-virtual-scroller 的使用

// 安装插件
npm install vue-virtual-scroller

// main.js
import VueVirtualScroller from 'vue-virtual-scroller'
import 'vue-virtual-scroller/dist/vue-virtual-scroller.css'

Vue.use(VueVirtualScroller)

// 使用
<template> 
  <RecycleScroller 
    class="scroller" 
    :items="list" 
    :item-size="32" 
    key-field="id" 
    v-slot="{ item }"> 
      <div class="user"> {{ item.name }} </div>
  </RecycleScroller> 
</template>
复制代码

该插件主要有 RecycleScroller.vue、DynamicScroller.vue 这两个组件,其中 RecycleScroller 需要 item 的高度为静态的,也就是列表每个 item 的高度都是一致的,而 DynamicScroller 可以兼容 item 的高度为动态的情况

6、Web Worker 优化长任务

由于浏览器 GUI 渲染线程与 JS 引擎线程是互斥的关系,当页面中有很多长任务时,会造成页面 UI 阻塞,出现界面卡顿、掉帧等情况

查看页面的长任务:

打开控制台,选择 Performance 工具,点击 Start 按钮,展开 Main 选项,会发现有很多红色的三角,这些就属于长任务(长任务:执行时间超过50ms的任务)

测试实验:

如果直接把下面这段代码直接丢到主线程中,计算过程中页面一直处于卡死状态,无法操作

let sum = 0;
for (let i = 0; i < 200000; i++) {
    for (let i = 0; i < 10000; i++) {
      sum += Math.random()
    }
  }
复制代码

使用 Web Worker 执行上述代码时,计算过程中页面正常可操作、无卡顿

// worker.js
onmessage = function (e) {
  // onmessage获取传入的初始值
  let sum = e.data;
  for (let i = 0; i < 200000; i++) {
    for (let i = 0; i < 10000; i++) {
      sum += Math.random()
    }
  }
  // 将计算的结果传递出去
  postMessage(sum);
}
复制代码

Web Worker 具体的使用与案例,详情见 一文彻底了解Web Worker,十万、百万条数据都是弟弟

Web Worker 的通信时长

并不是执行时间超过 50ms 的任务,就可以使用 Web Worker,还要先考虑通信时长的问题

假如一个运算执行时长为 100ms,但是通信时长为 300ms, 用了 Web Worker可能会更慢

比如新建一个 web worker, 浏览器会加载对应的 worker.js 资源,下图中的 Time 是这个资源的通信时长(也叫加载时长)

当任务的运算时长 - 通信时长 > 50ms,推荐使用Web Worker

7、requestAnimationFrame 制作动画

requestAnimationFrame 是浏览器专门为动画提供的 API,它的刷新频率与显示器的频率保持一致,使用该 api 可以解决用 setTimeout/setInterval 制作动画卡顿的情况

下面的案例演示了两者制作进度条的对比(运行按钮可点击)

可以看到使用定时器制作的动画,卡顿还是比较明显的

setTimeout/setInterval、requestAnimationFrame 三者的区别:

1)引擎层面

setTimeout/setInterval 属于 JS引擎,requestAnimationFrame 属于 GUI引擎

JS引擎与GUI引擎是互斥的,也就是说 GUI 引擎在渲染时会阻塞 JS 引擎的计算

2)时间是否准确

requestAnimationFrame 刷新频率是固定且准确的,但 setTimeout/setInterval 是宏任务,根据事件轮询机制,其他任务会阻塞或延迟js任务的执行,会出现定时器不准的情况

3)性能层面

当页面被隐藏或最小化时,setTimeout/setInterval 定时器仍会在后台执行动画任务,而使用 requestAnimationFrame 当页面处于未激活的状态下,屏幕刷新任务会被系统暂停

8、JS 的6种加载方式

1)正常模式

<script src="index.js"></script>
复制代码

这种情况下 JS 会阻塞 dom 渲染,浏览器必须等待 index.js 加载和执行完成后才能去做其它事情

2)async 模式

<script async src="index.js"></script>
复制代码

async 模式下,它的加载是异步的,JS 不会阻塞 DOM 的渲染,async 加载是无顺序的,当它加载结束,JS 会立即执行

使用场景:若该 JS 资源与 DOM 元素没有依赖关系,也不会产生其他资源所需要的数据时,可以使用async 模式,比如埋点统计

3)defer 模式

<script defer src="index.js"></script>
复制代码

defer 模式下,JS 的加载也是异步的,defer 资源会在 DOMContentLoaded 执行之前,并且 defer 是有顺序的加载

如果有多个设置了 defer 的 script 标签存在,则会按照引入的前后顺序执行,即便是后面的 script 资源先返回

所以 defer 可以用来控制 JS 文件的执行顺序,比如 element-ui.js 和 vue.js,因为 element-ui.js 依赖于 vue,所以必须先引入 vue.js,再引入 element-ui.js

<script defer src="vue.js"></script>
<script defer src="element-ui.js"></script>
复制代码

defer 使用场景:一般情况下都可以使用 defer,特别是需要控制资源加载顺序时

4)module 模式

<script type="module">import { a } from './a.js'</script>
复制代码

在主流的现代浏览器中,script 标签的属性可以加上 type="module",浏览器会对其内部的 import 引用发起 HTTP 请求,获取模块内容。这时 script 的行为会像是 defer 一样,在后台下载,并且等待 DOM 解析

Vite 就是利用浏览器支持原生的 es module 模块,开发时跳过打包的过程,提升编译效率

5) preload

<link rel="preload" as="script" href="index.js">
复制代码

link 标签的 preload 属性:用于提前加载一些需要的依赖,这些资源会优先加载(如下图红框)

vue2 项目打包生成的 index.html 文件,会自动给首页所需要的资源,全部添加 preload,实现关键资源的提前加载

preload 特点:

1)preload 加载的资源是在浏览器渲染机制之前进行处理的,并且不会阻塞 onload 事件;

2)preload 加载的 JS 脚本其加载和执行的过程是分离的,即 preload 会预加载相应的脚本代码,待到需要时自行调用;

6)prefetch

<link rel="prefetch" as="script" href="index.js">
复制代码

prefetch 是利用浏览器的空闲时间,加载页面将来可能用到的资源的一种机制;通常可以用于加载其他页面(非首页)所需要的资源,以便加快后续页面的打开速度

prefetch 特点:

1)pretch 加载的资源可以获取非当前页面所需要的资源,并且将其放入缓存至少5分钟(无论资源是否可以缓存)

2)当页面跳转时,未完成的 prefetch 请求不会被中断

加载方式总结

async、defer 是 script 标签的专属属性,对于网页中的其他资源,可以通过 link 的 preload、prefetch 属性来预加载

如今现代框架已经将 preload、prefetch 添加到打包流程中了,通过灵活的配置,去使用这些预加载功能,同时我们也可以审时度势地向 script 标签添加 async、defer 属性去处理资源,这样可以显著提升性能

9、图片的优化

平常大部分性能优化工作都集中在 JS 方面,但图片也是页面上非常重要的部分

特别是对于移动端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去加载原图,浪费带宽。如何去压缩图片,让图片更快的展示出来,有很多优化工作可以做

淘宝首页的图片资源都很小:

图片的动态裁剪

很多云服务,比如阿里云或七牛云,都提供了图片的动态裁剪功能,效果很棒,确实是钱没有白花

只需在图片的url地址上动态添加参数,就可以得到你所需要的尺寸大小,比如:http://7xkv1q.com1.z0.glb.clouddn.com/grape.jpg?imageView2/1/w/200/h/200

图片瘦身前后对比:

  • 原图:1.8M
  • 裁剪后:12.8KB

经过动态裁剪后的图片,加载速度会有非常明显的提升

图片的懒加载

对于一些图片量比较大的首页,用户打开页面后,只需要呈现出在屏幕可视区域内的图片,当用户滑动页面时,再去加载出现在屏幕内的图片,以优化图片的加载效果

图片懒加载实现原理:

由于浏览器会自动对页面中的 img 标签的 src 属性发送请求并下载图片,可以通过 html5 自定义属性 data-xxx 先暂存 src 的值,然后在图片出现在屏幕可视区域的时候,再将 data-xxx 的值重新赋值到 img 的 src 属性即可

<img src="" alt="" data-src="./images/1.jpg">
<img src="" alt="" data-src="./images/2.jpg">
复制代码

这里以 vue-lazyload 插件为例

// 安装 
npm install vue-lazyload 
    
// main.js 注册
import VueLazyload from 'vue-lazyload'
Vue.use(VueLazyload)
// 配置项
Vue.use(VueLazyload, {
  preLoad: 1.3,
  error: 'dist/error.png', // 图片加载失败时的占位图
  loading: 'dist/loading.gif', // 图片加载中时的占位图
  attempt: 1
})

// 通过 v-lazy 指令使用
<ul>  
    <li v-for="img in list">
        <img v-lazy="img.src" :key="img.src" >
    </li>
</ul>
复制代码

使用字体图标

字体图标是页面使用小图标的不二选择,最常用的就是 iconfont

字体图标的优点:

1)轻量级:一个图标字体要比一系列的图像要小。一旦字体加载了,图标就会马上渲染出来,减少了 http 请求

2)灵活性:可以随意的改变颜色、产生阴影、透明效果、旋转等

3)兼容性:几乎支持所有的浏览器,请放心使用

图片转 base64 格式

将小图片转换为 base64 编码字符串,并写入 HTML 或者 CSS 中,减少 http 请求

转 base64 格式的优缺点:

1)它处理的往往是非常小的图片,因为 Base64 编码后,图片大小会膨胀为原文件的 4/3,如果对大图也使用 Base64 编码,后者的体积会明显增加,即便减少了 http 请求,也无法弥补这庞大的体积带来的性能开销,得不偿失

2)在传输非常小的图片的时候,Base64 带来的文件体积膨胀、以及浏览器解析 Base64 的时间开销,与它节省掉的 http 请求开销相比,可以忽略不计,这时候才能真正体现出它在性能方面的优势

项目可以使用 url-loader 将图片转 base64:

// 安装
npm install url-loader --save-dev
    
// 配置
module.exports = {
  module: {
    rules: [{
        test: /.(png|jpg|gif)$/i,
        use: [{
            loader: 'url-loader',
            options: {
              // 小于 10kb 的图片转化为 base64
              limit: 1024 * 10
            }
        }]
     }]
  }
};
复制代码

关于前端性能优化的知识点

“春江水暖鸭先知,产品好坏客户知”,作为前端开发,我们更注重客户体验,产品的好坏决定着客户的体验,那么一款产品的好坏有很多因素,其中性能是决定因素,那么怎么优化才能让产品的性能达到优良,让客户体验良好,今天我就带大家去了解学习前端性能优化

优化的目的

优化的目的在于让页面加载的更快,对用户操作响应更及时,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对于开发者来说优化能够减少页面请求数,能够节省资源。

前端优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页面级别的优化如http请求数,内联脚本的位置优化等,第二类为代码级别的优化,例Javascript中的DOM 操作优化、CSS选择符优化、图片优化以及 HTML结构优化等等。

优化哪些?

那么我们需要优化哪些点呢?

  1. 加载资源优化
  2. 渲染优化
  3. 浏览器缓存策略
  4. 图片优化
  5. 节流与防抖

加载资源优化

说起加载,当我们输入URL时,我们要知道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 首先做 DNS 查询,如果这一步做了智能 DNS 解析的话,会提供访问速度最快的 IP 地址回来
  • 接下来是 TCP 握手,应用层会下发数据给传输层,这里 TCP 协议会指明两端的端口号,然后下发给网络层。网络层中的 IP 协议会确定 IP 地址,并且指示了数据传输中如何跳转路由器。然后包会再被封装到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帧结构中,最后就是物理层面的传输了
  • TCP 握手结束后会进行 TLS 握手,然后就开始正式的传输数据
  • 数据在进入服务端之前,可能还会先经过负责负载均衡的服务器,它的作用就是将请求合理的分发到多台服务器上,这时假设服务端会响应一个 HTML 文件
  • 首先浏览器会判断状态码是什么,如果是 200 那就继续解析,如果 400 或 500 的话就会报错,如果 300 的话会进行重定向,这里会有个重定向计数器,避免过多次的重定向,超过次数也会报错
  • 浏览器开始解析文件,如果是 gzip 格式的话会先解压一下,然后通过文件的编码格式知道该如何去解码文件
  • 文件解码成功后会正式开始渲染流程,先会根据 HTML 构建 DOM 树,有 CSS 的话会去构建 CSSOM 树。如果遇到 script 标签的话,会判断是否存在 async 或者 defer ,前者会并行进行下载并执行 JS,后者会先下载文件,然后等待 HTML 解析完成后顺序执行,如果以上都没有,就会阻塞住渲染流程直到 JS 执行完毕。遇到文件下载的会去下载文件,这里如果使用 HTTP 2.0 协议的话会极大的提高多图的下载效率。
  • 初始的 HTML 被完全加载和解析后会触发 DOMContentLoaded 事件
  • CSSOM 树和 DOM 树构建完成后会开始生成 Render 树,这一步就是确定页面元素的布局、样式等等诸多方面的东西
  • 在生成 Render 树的过程中,浏览器就开始调用 GPU 绘制,合成图层,将内容显示在屏幕上了

我们从输入 URL 到显示页面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网络层面的,有三个主要过程:

  • DNS 解析
  • TCP 连接
  • HTTP 请求/响应

这里我们就不用去管DNS解析和TCP链接了,毕竟不是我们的事,也干不来,但是HTTP请求和响应是我们优化的重点。

HTTP优化可分为两个方面:

  • 尽量减少请求次数
  • 尽量减少单次请求所花费的时间

减少请求数:

  • 合理的设置http缓存,恰当的缓存设置可以大大减少http请求。要尽可能地让资源能够在缓存中待得更久。
  • 从设计实现层面简化页面,保持页面简洁、减少资源的使用时是最直接的。
  • 资源合并与压缩,尽可能的将外部的脚本、样式进行合并,多个合为一个。
  • CSS Sprites,通过合并 CSS图片,这是减少请求数的一个好办法

内联脚本的位置:

浏览器是并发请求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加入很多的外链脚本,而外链脚本在加载时却常常阻塞其他资源,例如在脚本加载完成之前,它后面的图片、样式以及其他脚本都处于阻塞状态,直到脚本加载完成后才会开始加载。如果将脚本放在比较靠前的位置,则会影响整个页面的加载速度从而影响用户体验。所以说尽可能的将脚本往后挪,减少对并发下载的影响。

渲染优化

客户端的渲染

前端去取后端的数据生成DOM树,加载过来后,自己在浏览器由上而下跑执行JS,随后就会生成相应的DOM。

优点:

  1. 客户端的渲染使得前后端分离,开发效率高
  2. 用户体验更好,我们将网站做成SPA(单页面应用)或者部分内容做成SPA,当用户点击时,不会形成频繁的跳转

缺点:

  1. 前端响应速度慢,特别是首屏,这样用户是受不了的
  2. 不利于SEO优化,因为爬虫不认识SPA,所以它只是记录了一个页面

服务端的渲染

DOM树在服务端生成,然后返回给前端,页面上展现的内容,我们在HTML源文件也能找到。

优点:

  1. 服务端渲染尽量不占用前端的资源,前端这块耗时少,速度快
  2. 利于SEO优化,因为在后端有完整的html页面,所以爬虫更容易爬取信息

缺点:

  1. 不利于前后端分离,开发的效率降低了
  2. 对html的解析,对前端来说加快了速度,但是加大了服务器的压力

类似企业级网站,主要功能是页面展示,它没有复杂的交互,并且需要良好的SEO,那我们应该使用服务端渲染。

现在很多网站使用服务端渲染和客户端渲染结合的方式:首屏使用服务端渲染,其他页面使用客户端渲染。这样可以保证首屏的加载速度,也完成了前后端分离。

区分:源码里如果能找到前端页面中的内容文字,那就是在服务端构建的DOM,就是服务端渲染,反之是客户端渲染。

浏览器渲染

浏览器渲染机制一般分为:

  • 分析HTML并构建DOM树
  • 分析CSS构建CSSOM树
  • 将DOM和CSSOM合并成一个渲染树
  • 根据渲染树布局,计算每个节点的位置
  • 调用GPU绘制,合成图层,显示页面

在渲染DOM的时候,浏览器所做的事情:

  • 获取DOM后分割为多个图层
  • 对每个图层的节点计算样式结果(recalculate style -- 样式重计算)
  • 为每个节点生成图形和位置(layout -- 回流和重布局)
  • 将每个节点绘制填充到图层位图中(paint setup 和 paint -- 重绘)
  • 图层作为纹理上传至GPU
  • 复合多个图层到页面上生成最终屏幕图像(composite layers -- 图层重组)

新建独立图层会减少重回回流带来的影响,但是在图层重组的时候会消耗大量的性能,所以要权衡利弊,有所选择。

渲染流程的CSS优化

CSS的渲染是从右到左进行匹配的,我们应该注意:

  • 避免大量使用通配符,可选择需要用到的元素
  • 关注可以通过继承实现的属性,避免重复匹配,重复定义
  • 少用标签选择器,例如.header ul li a
  • id和class选择器不应该被多余的选择器拖后腿,例如.header#title
  • 减少嵌套,后代选择器的开销最高,不要一大串,要将选择器的深度降到最低,尽可能使用类来关联每一个标签元素。

CSS阻塞

我们将css放在head标签里和尽快启用CDN实现静态资源加载速度的优化,因为只要CSSOM不OK,那么渲染就不会完成。

JS阻塞

JS引擎是独立于渲染引擎存在的,就是说插在页面那,就在那执行,浏览器遇到script标签时,它就会停止交于JS引擎渲染,等它渲染完,浏览器又交于渲染引擎继续CSSOM和DOM的构建。

DOM渲染优化

也就是说重绘回流问题

  • 回流:前面我们通过构造渲染树,我们将可见DOM节点以及它对应的样式结合起来,可是我们还需要计算它们在设备视口(viewport)内的确切位置和大小,这个计算的阶段就是回流。
  • 重绘:最终,我们通过构造渲染树和回流阶段,我们知道了哪些节点是可见的,以及可见节点的样式和具体的几何信息(位置、大小),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渲染树的每个节点都转换为屏幕上的实际像素,这个阶段就叫做重绘节点。

当页面布局和几何信息发生变化的时候,就需要回流。比如以下情况:

  • 添加或删除可见的DOM元素
  • 元素的位置发生变化
  • 元素的尺寸发生变化(包括外边距、内边框、边框大小、高度和宽度等)
  • 内容发生变化,比如文本变化或图片被另一个不同尺寸的图片所替代。
  • 页面一开始渲染的时候(这肯定避免不了)
  • 浏览器的窗口尺寸变化(因为回流是根据视口的大小来计算元素的位置和大小的)

注意:回流一定会触发重绘,而重绘不一定会回流,回流比重绘做的事情要多,带来的开销也大,在开发中,要从代码层面出发,尽可能把回流和重绘的次数最小化。

如何最小化重绘和重排

  • 用 translate 替代 top
  • 用 opacity 替代 visibility
  • 不要一条一条的修改 DOM 的样式,预先定义好 class,然后修改 DOM 的 className
  • 把 DOM 离线后修改,比如:先把 DOM 给 display: none(有一次 reflow),然后修改100次,然后再显示出来
  • 不要把 DOM 节点的属性值放在一个循环里当成循环里的变量
  • 不要使用 table 布局,可能很小的一个改动就会造成整个 table 的重新布局
  • 动画实现的速度的选择
  • 对于动画新建图层
  • 启用 GPU 硬件加速

优化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 代码层面 的性能优化,经过上面的一系列优化,首页打开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虽然都是一些常规方案,但其中可以深挖的知识点并不少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