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员工的吐槽“嵌入式是稳定的穷,互联网是泡沫里的富”

最近被比亚迪员工的吐槽戳中了 ,“嵌入式是稳定的穷,互联网是泡沫里的富”,这话听着扎心,但搁现在这就业环境里,简直是打工人的 “灵魂拷问”。

作为一个在互联网摸爬滚打 8 年,又转行嵌入式的 “跨界选手”,今天就唠唠这俩行业的真实面貌。

一、互联网曾是 “镀金池”,现在成了 “玻璃金字塔”

回想起 2015 年,那真是互联网的 “黄金年代”。我一中专毕业的发小,在培训班憋了三个月学 UI 设计,把简历包装成 “3 年经验”,居然真被一家创业公司录用了,月薪从 3000 直接蹦到 1 万 2。

那时候仿佛只要沾点 “互联网” 的边,就能走上人生巅峰。我还记得自己刚入行时,带我的师傅初中没毕业,靠自学写代码进了大厂,年薪 30 万 +,每天叼着烟跟我们吹 “代码写得好,不如 PPT 做得好”,。

那时候学历真不是事儿,会干活才是硬道理。

可现在呢?

互联网成了 “玻璃金字塔”, 看着光鲜,爬上去比登天还难。

前阵子我帮表弟投简历,他大专学历,做了 5 年前端开发,把简历里的 “大专” 偷偷改成 “本科”,结果面试时 HR 当场查学信网,场面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现在大厂招聘页面明晃晃写着 “985/211 优先”,小公司也跟着卷:投 100 份简历,90 份石沉大海,剩下 10 份是 “学历不符合”。

我一邻居家孩子,985 硕士毕业进了某大厂,每天加班到凌晨,上周跟我吃饭时说:“现在部门里清北复交的博士一抓一大把,我这 985 硕士只能算‘学历乞丐’,稍微懈怠点就被卷死。”

最魔幻的是 “年龄歧视” 和 “学历倒挂”。

35 岁以上的程序员,要么转型管理岗,要么等着被优化。

前阵子某大厂裁员,HR 直接说 “公司需要更有活力的血液”;而刚毕业的名校生,起薪比工作 5 年的老员工还高。

我认识的一个资深后端开发,月薪2万,结果带了个刚入职的清华应届生,人家起薪2万5。

二、嵌入式像 “老陈醋”,前五年酸溜溜,十年后香得很

2015 年我有个同事老张,死活不愿意转行做 APP 开发,天天蹲在实验室调电路板,当时我们都笑他 “榆木脑袋”,现在人家成了公司里的 技术专家。

车企挖他开 50 万年薪,理由是 “他修过的设备比我们见过的都多”。

前阵子我转行学嵌入式,跟着老张打杂,才发现这行讲究的是 “经验沉淀”:

三、如何选赛道?看这三个 “硬指标”

现在很多人纠结:到底是继续在互联网卷,还是转行去嵌入式熬?我的建议是,别听别人瞎忽悠,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一)你的学历和年龄 “抗造” 吗?

  • 高学历(985/211 本硕博)+ 年轻(25 岁以下):可以冲互联网,趁年轻去大厂攒经验、赚高薪,就算 35 岁被优化,手里也有足够的资本转行或创业。
  • 普通学历(二本 / 专科)+ 年龄偏大(30 岁以上):慎入互联网,大概率只能在中小公司做 “边角料” 工作,随时面临裁员风险,不如早点转向嵌入式,用时间换经验。

(二)你愿意 “用健康换钱” 吗?

互联网行业的高薪,本质上是 “卖时间换钱”:996 是常态,007 也不稀奇,我认识的一个程序员,连续加班三个月,最后得了心肌炎,差点把命搭进去。

嵌入式行业虽然也有项目压力,但很少有 “猝死式加班”,老张每天准时下班接孩子,周末还能去钓鱼,哪种生活更适合你,自己心里得有数。

(三)你是 “追风口” 还是 “做沉淀” 的性格?

如果你喜欢新鲜感,愿意跟着行业趋势跑,互联网适合你;如果你耐得住寂寞,喜欢钻研技术,嵌入式更能让你发光。 选择没有对错,关键看你能不能承受选择的后果。

四、写在最后:没有 “完美行业”,只有 “适合自己的活法”

最后送大家一句大实话:别被行业标签绑架,能让你持续成长、兜里有钱、心里不慌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 无论是敲代码还是调电路,只要你在自己的赛道上深耕,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 “确定性”。毕竟,打工人的终极目标不是 “选对行业”,而是 “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