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网络工程师和程序员到底有什么不同?

作为一个培训学员超10000+教育机构,众元教育在线下和线上都遇到过大量的与此相关问题,也沉淀给许多学员,包括在校大学生和零基础转行的朋友一些指导案例和建议~

为了帮助大家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我们将优质的内容整理好了,大家可以细细品鉴;


不了解互联网圈的人,认为互联网圈只有一类工种,统称“程序员”。

而有些人说程序员是指写代码的人,而工程师是着重于设计的人。

众说纷纭,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聊一下二者的区别:


程序员:

程序员则是对专注于程序设计工作岗位的一种称呼,程序员的岗位细分也非常多,有后端程序员、前端程序员、嵌入式程序员、移动端程序员(Android、iOS)等。

程序员通常分为应用级程序员和研发级程序员,应用级程序员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做业务功能实现,而研发级程序员往往解决的是系统级问题。

简单的说,应用级程序员往往是调用研发级程序员的功能模块来解决业务问题。

科技公司中应用级程序员的数量通常大于研发级程序员,尤其是大型软件企业。


工程师:

工程师是一个比较宽泛的称呼,细分的话~比如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前端工程师等等,往往工程师岗位的工作内容更偏向于实施。工程师体系以项目实施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标准,而研究体系则更多的看研究成果的技术含量、论文质量等等内容。


两者的不同点:

01

工作的区别

首先工程师与程序员工作上最大的不同,可以打一个比喻:把一款软件比做一座大桥,那么工程师相当于施工总指挥,而一般的开发人员也就是程序员相当于建筑工人!

所以很多人就说自己是IT民工就是这么来的;

工程师的工作不同于程序员但是一个工程师必定是一个优秀的程序员!

02

程序员

●不理解何谓“工程”、也不清楚开发的过程,只知道与自己相关部分的内容;

●更容易从“代码、程序”的视角看研发对象,多从细节入手、思考;

●遇到问题,立即去寻找“具体做法”,比如上网查、复制;

●不善于做分析、用设计图表达自己的意图,缺乏逻辑意识,只会“用代码说话”。


03

工程师

●理解何谓“工程”,知道完成软件的过程、交付物、标准等;

●能够从“系统、关联”的视角看研发对象,能从整体、架构上理解;

●遇到问题,会寻找解决问题的“共同方法”,比如抽提、梳理、建模;

●善于分析、并能够“用设计图说话”,用图形表达意图、逻辑。


如何快速成长为工程师:


在明确了程序员和工程师的不同后以及差距后,那么如何才能从程序员上升到理想工程师的水平呢?

除去靠个人的努力学习、花费时间积累以外,还需要实践,实践才是真理。如果是刚进入公司,不要直接上手写代码而是应该去做需求调研,体验一次从需求调研到设计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帮助理解什么是“工程、系统”,硬件/软件开发的依据是如何得到的,工程的每个阶段需要做什么,同时可以掌握一定的分析与设计方法。根据参与项目的规模不同,这个过程可能要花费2~3个月或更多一些时间,但这将会在未来大大缩短从“程序员到工程师”的距离和时间。


01

在工作初期就应该花费时间去对公司业务做需求调研,当培养这个意识后,会发现在短时间内,你掌握的比别人多,了解的比别人多,你甚至会发现其他人的思想还站在“程序员”的原处,而你的思想是走向“工程师”的位置。

02

如果在一个项目的初期就立即着手写代码,可能会长期处于对项目的开发内容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但如果预先参与过了需求调研、分析和设计,进入开发工作后则可以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03

程序员

举个例子,像我们熟知的从事建筑设计、制造设计的人,他们从踏入行业开始,最开始的一步是先下到工地/车间去实习,实习一段时间后再进入到设计岗位工作,这样才能看到全生产过程,更加理解了什么是工程、系统的概念,这个过程的体验成果无疑加速了成长。

以上是一些建议,程序员不能浪费时间在只会编码上,这样就会“太过专一”,得不到提升。

如果能让“编码”和“创新”相关联,则程序员的价值就大增,但“编码”到“创新”之间需要一个过渡的桥梁,这个桥梁就是“分析与设计”的能力,有了这个能力就可以朝着工程师的位置走去。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