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韵周刊》数字人惊艳亮相文交会,观众现场体验到媒介融合魅力

9月27日~29日广州文交会期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聚合集团融媒创新优势和数字化产品闪亮登场。广州日报融媒矩阵、广州市(区)融媒体云平台、AI音乐、数字人等爆款融媒产品、智媒新项目闪耀现场。同时,广州日报展区现场设置了广报AI数字人和AI音乐互动体验区、产业IP矩阵展示区等。

从报纸“一叶扁舟”成长为全媒体“联合舰队”

在文交会现场,广州日报展区以“读懂·与城同行”为题开始,讲述广州日报从报纸“一叶扁舟”成长为全媒体“联合舰队”——中国内地第一家报业集团的成长故事,展示了广州日报近年来优秀的融媒作品、品牌项目、数字化转型成果和业务版图。

近年来,广州日报为顺应媒体格局变化,成立了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为大数据赋能媒体融合转型提供具有广州日报特色的实践路径。同时也推进优化机构设置、业务流程以及管理体系,有效整合了报、网、端、微、数据院等资源,初步构建起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目前,广州日报已经构建起“报+网+端+微+数据院+智库”全媒体矩阵,媒体融合传播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现场展示了荣获全国传媒界唯一科学技术奖“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广州市(区)融媒体云平台,工作人员向观众详细展示了云平台的数据可视化板块,平台目前支撑1个市级和6个区级客户端、20多个小程序、100多个H5的应用,平台前端应用的广州日报新花城下载量达1.5亿。在推广运营中,融媒中心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获得了中宣部表扬。2023年两会期间“现代化我来画”项目成为亿级爆款产品,也获得了中宣部表扬。

通过多媒体互动查询《粤韵周刊》,“阅读变得更加有趣”

2022年1月,《广州日报》设立读懂广州工作室,在报纸版面推出《读懂广州·粤韵周刊》,在新媒体平台同步开辟《读懂广州》专栏,以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围绕广州城脉、商脉、文脉的赓续,从源头去探寻那些至今仍闪烁光芒的人文精神,用“讲故事接地气,好读易懂有意思”的手法,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核以及在当代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呈现广州在文化强市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做出的新成就。

在坚定不移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做好高质量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不断将新闻产品转化为融媒作品。展区内,观众可通过多媒体互动查询已刊出的《粤韵周刊》版面的同时,还可以观看数字人技术工具生成的形式讲述《粤韵周刊》经典选题的初衷,现场很多观众纷纷驻足,数字人形象非常生动,与真人无异,大家在现场热烈讨论起数字人技术原理,感叹科技和文化结合的奇妙。

“通过可视化、可听化手段呈现《粤韵周刊》,翻阅体验的过程中交互感更强,让整个阅读过程变得更加有趣。”现场,有体验完毕的观众如此表示。

同时,现场还呈现了展览展示业务品牌广报策展的亮点项目以及作品。其中,广州“十四五”规划主题展、荔湾城市记忆馆吸引了不少观众,并获得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还展示了广报G视频的AI视频及广州日报AI数字人作品。2021年,广报G视频团队成立,团队发展至今累计完成各类视频案例超1000个,传播量超50亿,团队作品曾获人民日报、新华网、学习强国等平台大量转发报道。

“展陈丰富,每个板块各具特色,参观过程中,我体验到了媒介融合的魅力。”观众林先生如此表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素芹、莫斯其格

实习生:蔡任栋、卢晓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杨泽彬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甄志良 罗知锋 杨泽彬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谢育芬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