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客户产品经理给应届生分享经验


今天,打算和你分享前几周,我受邀给来访我司的应届生分享的一些工作历程与心得建议。

回想起自己14年硕士毕业,迷茫和无助的那会儿,感叹现在的孩子可以提前听听已经经历过职场生活的学姐与学长的分享,颇为他们感到欣慰。

我从一名插画师到现在的产品人,一路走来,可谓痛并快乐着。今天不说我自己(以后慢慢在和你道来),说说给分享给孩子们的点点滴滴建议。

由于分享时间只有简短的10-15分钟,因此我提前将分享切成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自我介绍(2分钟);第二部分是我给他们的职场建议(8分钟);第三部分是答疑环节(5分钟)。


今天的文字稿,部分来自于当时的分享,部分是我对其进行了扩充。毕竟8分钟,分享内容很有限,因此我将本文当成分享的续作,将其丰满。

并且,由于我的职业身份关系,本次分享的6点对于从事B端的小伙伴来说,也会有所启发,包括:

持续学习、自我驱动、积极主动、以终为始、坚持初心,及纵向深耕,横向拓展


01

持续学习

我们从学校毕业后,基本就暂停了学习。一方面是由于工作忙,每天应付工作,已经挤不出时间来学习;另一方面是因为离开了学校,不再有老师的安排与督促,我们仿佛失去了学习的方向。

而事实上,学习是一件终身的事情,我们不应该把它仅限于在学校里。特别是主动学习,在进入职场后,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需要。同时,我们要放弃无意识学习的状态,也就是你看似学习了很多很多,却也记不住,也不能深刻地理解。我想,你可以尝试从“解决问题”与“以教代学”着手学习。

(1)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指我们学习可以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避免无意识学习。例如,你今天想知道“什么是B端产品”这个问题,那么你就可以针对性的去找答案。在找答案的过程中或许你会发现有很多人提到“B端与C端的区别”、“B端产品经理要会哪些技能”等话题,那么你可以继续延伸下去学习,直到把你想搞明白的都搞明白。

(2)以教代学

你知道吗,很多知识在你描述给他人的时候,他们很难听懂,有可能是你对该知识了解还不够透彻。以教代学正好能解决此类问题,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你对知识了解相对更深刻。当你要把自己了解的、所学的,教给其他人的时候,你就需要去思考如何浓缩要点、如何组织语言、如何进行通俗易懂地表达,这都是会让你的学习更有意义和有价值。

给自己的持续学习设定一个目标,是解决问题也好,以教代学也罢,总之不能漫无目的,我相信你会慢慢喜欢上持续学习的感觉。


02

自我驱动

每年年初,组织都会层层制定绩效,最终分解到个人身上,也就是KPI(关键绩效指标)。我带团队的时候,会听到有些小伙伴说,反正这个指标权重不高,那就不管它,这分不要也没事。最终你会发现,他就是因为丢失了这几分,KPI总分处于团队末尾。因为你不在意的恰恰别人在意与上心,如果大家都在意,只有你不在意,很可能你就是末尾的人。

我是这么考虑的,工作不是为了任何人,最终是为了我们自己好。在职场,我们要有自我驱动意识,假设目标分是1分就及格了,那我们能否试着努力做到1.5分,或者是2分呢。有的小伙伴会说,那多累啊,卷死了都。是啊,确实要卷死了,可是在职场不是你卷我,就是我卷你,那何不卷卷更开心呢(哈哈哈)。

(言归正传啦)自我驱动是一个人显现出来的内在能量,是由内而外发散出来的,是自律与进取的表现。李宗厚曾说:“积极的自我驱动能让初入职场的人比其他人更快看清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更快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职业素养,更快适应公司环境融入办公氛围。”

这里我想讲个真实的故事,也许会更加让你对自我驱动力感受深刻。

有一位老人叫车洪才,在2014年,他拿了几份资料来到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商务印书馆。他和编辑室的小姑娘说,要出一本词典,叫《普什图语汉语词典》。故事拉回到1978年,车洪才老先生受邀编写词典,原以这个工作2-3年就可完成,没想到漫长无尽头。到1981年,3年时间里,已整理出了10万张卡片,但还需继续整理,可在之后的岁月里,因为各种原因,老先生编词典一事不得不被被搁置了。直到2008年,72岁的车洪才老先生空了,才又开始编词典。车洪才老先生说:“我不求名,不求利,到现在没拿到一分钱,完全是自己花精力在搞这个东西。”2015年,耗时36个春秋的《普什图语汉语词典》问世,而此时,车洪才老先生已经78岁了。在“没有经费、编词典工作繁琐而枯燥、只能靠手写在卡片上,且由于是小语种可参考的资料甚少”等情况下,车洪才老先生依然坚持了下来,这就是自我驱动的力量。

我们不要因为外力而往前走,要因为内心的力量而向前冲。


03

积极主动

我们常说,主动的人越容易获得机会,确实如此。在职场中,我们不要去做推一推,才动一动的人,而是要积极主动承担事情,并且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史蒂芬·柯维对积极主动的定义是:“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那么,拥有积极主动能力的人会具备哪些特质呢?

首先,不被外界环境、他人言语所影响,具有自己的价值观与积极的待人处事方式。积极主动的人心中有自己的一片晴天,不会因为天气不好而受影响。

其次,积极主动的人更加理智,在抉择面前会进行慎重思考,利用自己的价值观来回应外界。

最后,积极主动的人不会把自己当成受害者,而是怀抱积极的能量,关注自己的影响圈,主动对事情施加影响。这也是我时刻提醒自己的,关注应该关注的,丢弃不该关注的,面对挫折多思考如何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抱怨与消极。用积极的心态与行动正面影响周围的人。

期待你在职场中的积极主动能收获成功与快乐。


04

以终为始

原来我是不知道以终为始的,我只知道做事情,扎进去做就行了。后来我听很多人说做产品、做事情要以终为始,才慢慢对以终为始有了了解,也把它用在自己的工作中去验证。

在21年负责的一个从0-1的B端产品中,我就遵循以终为始的思维带着团队去展开。该项目从年初3月份的样子规划确定,到大约10月份要开始推广,中间只有6-7个月的时间。更难的是,我们那时候连团队都没有组建起来,连第一期要做的需求还没有完全明确,因此产品规划确定后,就要并行展开招人计划、客户调研、需求分析等一系列事情。

先说招人吧,本次招聘包括设计师、前端和后端,他们招进来后需要与现有团队小伙伴一起完成10月份的目标。于是,我时刻将以终为始放在脑中,在约定时间内调整策略,告诉自己务必在截止时间点之前招到合适的小伙伴,而不是随便找个人扩充下团队人数。这就需要去拆解招人的需求,而不是随意写点JD就放出去。为了相对精确匹配候选人,我在JD上表明了具体要做的事情,及对候选人的要求,这就相应筛选掉一批与JD价值观不符的同学。同时在第一轮正式面试前,我会先进行私下沟通,明确候选人未来的职业规划方向是否与我们匹配,这也可以筛选一批人。同时保证每天有2-3个候选人可以面试(那时候时间安排基础三大块:自己的活儿、面试、团队管理。虽忙,但乐在其中),保质且快速推进招人计划,为最终目标服务。

再说说研发部分,研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前期没有预料到的事情,例如技术侧有点难需要先突破才能有进展、外部协作方不配合导致我方需要自己完成一些额外工作、新同事对新技术不熟需要探索等。这些问题我们每周团队例会上拿出来沟通,若实在暂时无解,就需要探讨planB解决方案,迅速将产品的MVP出来,而不是一味埋头死磕,迟迟无进展。

就是因为心中时常把“以终为始”拿出来作为标尺与自己当前的工作进行衡量,因此,最终不能说如预期般完美地完成,但至少10月份我们将产品的MVP版本拿出来开始推广了。逐步在推广中修改与完善。

史蒂芬·柯维说:“以终为始说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这样不但可以对目前处境了如指掌,而且不至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白费工夫。”


05

坚持初心

每次有小伙伴向我咨询,哪些哪些事情该怎么办、我又遇到了哪些哪些矛盾的时候,我一般会问他,那么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内心的声音是什么?你原来的初心是如何的?

你有没有听下这三句话:

一句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另一句是: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

最后一句是:守其初心,始终不变。

这三句话都表达了初心的重要性。

你身边有没有这几类人,有些人频繁跳槽、换岗,最终几年过去,薪资确实有涨,但依然迷茫;还有一些人,看到什么行业赚钱,就一头扎进去,5年换了3个行业,可最终没折腾出什么。也许,很多人佩服他们的勇气与果敢,其实,我也佩服。只不过有时候我在想,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没钱,谈什么意义,太苍白。

嗯,我能理解每个人对自己认同的事情的追求。但我更想说,愿我们不要忘记初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被暂时的得失所牵引。

假如你刚毕业,进入一家自己还蛮喜欢的公司,可因为很多职场小事而苦恼,那么你需要问问自己当初为什么来这个公司,是不是希望在这里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认识想认识的人,为公司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那么,当你有精力苦恼的时候,问问自己是否完成了自己的初心目标呢?如果没有,请放下苦恼,振作起来,积极主动面对工作。


06

纵向深耕,横向拓展

我觉得纵向深耕是不忘初心的延续,为什么这么说呢。假如在职场上你的初心始终如一,或者每次对初心的优化都是更深一层,但轨道没有偏离,那么你就可以实现在职场上的纵向深耕。而横向拓展是在你心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工作所需,逐渐进行多方面知识的涉猎。

就如不忘初心中所提到的例子,“有些人频繁跳槽、换岗,最终几年过去,薪资确实有涨,但依然迷茫”,这就是初心不确定,或者初心频繁改变,导致在职业上无法纵向深耕的原因。

对于在职场中的我们来说,走到职场的尽头,会成为这三类人中的一类:第一类是「横向型人才」,第二类是「纵向型人才」,第三类是「T字型人才」,第四类是「十字型人才」。

横向型人才是指知识面很广,但没有深耕领域的人。

纵向型人才是指拥有深耕领域,但知识面比较窄的人。

T字型人才正好结合了横向型人才和纵向型人才特征的人,既在某一领域深耕,也有较广的知识面。

十字型人才比T字型人才更厉害,十字出头的部分,是指在专业领域冒尖的。

你想成为横向型人才、纵向型人才、T字型人才、还是十字型人才,我想你心里会有答案。

但我建议,如果你还初入职场,那么先找到兴趣点,再深耕。如果你已经在职场有些时日了,就考虑往T字型人才发展。若你期望成为某领域的首席专家,可以往十字型人才方向发展。


07

写在最后: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从我高中时候起,就很喜欢一句话,一直将其作为座右铭:“走着走着,花就开了。”今天我也分享给你。

不同的人理解这句话均不相同,我自己在不同的心境看到这句话,也会有不同的感触。我想,这就是这句话的美妙之处吧。

有时候我觉得,它好像在告诉我,不用过多关注什么,只要你去做了,就会有回应。

有时候我觉得,也许你要达到的目的很远,你觉得路很长,但你要知道,只要你不忘初心,按照自己的节奏走,一路上就会逐渐花开,最终当你达到目的地的时候,花就都盛开了。

我喜欢为自己的梦想奋斗的感觉,做真正的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次给来访我司应届生分享的内容,与其说是专门为他们准备的,倒不如说也是为我自己准备的。再一次提醒自己,不论前路如何,我心依旧。

走着走着,花儿会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